欢迎来到菲拉格慕维修网点

菲拉格慕维修网点

耐盐碱大豆新品种亩产最高达306公斤

时间:2023-12-11 07:51:58 阅读(143)

  科技日报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陆成宽)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获悉,耐盐碱大豆新品种“科豆35”实收测产现场会8日在山东东营举行  。测产专家组经过实地勘察 ,对两个示范地块进行实收测产 ,通过联合收割机收割、称重 、水分检测等一系列测产程序 ,最终得出结论  :1号地块实收面积13.99亩,实收亩产为277.39千克;2号地块实收面积3.43亩 ,实收亩产为306.52公斤。

  专家组一致认为 ,“科豆35”具有耐盐高产特性,是大豆耐盐碱品种培育支撑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要创新性突破成果 ,建议在环渤海盐碱地加大示范和加速审定推广  。

  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一直都在9000万吨以上 ,对外依存度高达85%。“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是提高我国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但仅在现有耕地基础上 ,通过减少主粮作物种植以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并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国情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田志喜指出。

  “除18亿亩耕地,我国还有11.7亿亩的边际土地 ,其中包括5亿亩左右的盐碱地 。具有农业利用前景的盐碱地总面积达1.85亿亩,对这些盐碱地的有效开发利用,是提升我国大豆产能的重要新方向 。”田志喜说。

  为培育耐盐大豆新品系  ,解决我国此前没有专门的耐盐碱大豆这一问题,从2017年开始,田志喜研究团队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的典型盐碱地上采用完全天然雨养方式进行示范种植 ,开展了高强度耐盐筛选和小区试验。

  “在16000多份大豆种质材料中,我们筛选获得耐盐新种质70余份 ,并以表现特别优异的25份为基础 ,最终培育出‘科豆35’。”田志喜表示,这项成果为提高我国大豆自给能力和加速我国盐碱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